读周天黎《生命之春——封城之后》
发布时间:2020-05-26

大疫之艺——读周天黎《生命之春——封城之后》

 

作者:江之远

 

(《生命之春——封城之后》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至7月10日)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社会重大的现实灾难面前,会透过其深刻的文化哲思和悲悯情怀,以丰满的精神价值,赋予作品具有灵魂层次上的意义,并穿透时空感动一代一代的人们,鼓舞人类不断地去拓展生命精神的自由天地。

               ——周天黎

 

 

 

“巨大的天灾人祸、人道困厄,总会深深地牵动着艺术家的思想与情结,为之痛,为之悲,为之怒,也为之鼓舞,为之沉思,为之呼喊!”周天黎先生在武汉封城之际写道。坦率地讲,中国美术界有名气的画家很多,如果说周天黎有什么特别,因为在于周天黎就是周天黎!可以说,她的绘画往往是一种生命形式的体现,她的澄怀观道和价值信念使她的存在本身,已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加缪说得好:“没有现实,艺术什么也不是;没有艺术,现实也微不足道。”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史也可以被看做是人类史。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而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其终极旨归是建构人类的精神史诗。周天黎先生是中国画坛少数跨过历史局限,敢于将中国绘画无限的类相复合完全置于主观情思再造的卓越者,作画时似乎本能地听从于她丰富的想像力,表现手法也天马自行空,不受各种程序化的束缚。她用一幅幅原创性作品和完备的思想艺术之理论体系,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拓展性的继承与发展。如这幅沉郁厚重的纪念碑式的大作《生命之春——封城之后》,在生生死死中,法则灵变,融入综合理性与丰满感性的內在坚守,具有岩画般质感和浩荡入溟阔的深远,在审美叙事层面上,反映出当代中国一位杰出人文艺术家在震惊全人类的大疫之下,对人世沧桑的所思、所感、所悲、所悯,诠释赤子之心,陶铸大爱情怀,为历史立传,为民生立心,艺术地表现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跋涉的艰辛。没有良知情怀和面向历史、社会的使命意识,无以画出此画而领一时之峻。

 

艺术作品其实也是艺术家精神境界和思想格局的一种体现,因此,艺术家站位的高度与文化思想内涵的腹笥丰盈甚为重要。作为一位特立独行、自成一派的著名花鸟画家,周天黎先生以大视野、大格局的人文张力构图造型;以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以强烈的人类意志和人道主义的艺术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道义元素,以感时忧世的创作态度;以块面、线条、变形、光影及象征、隐喻、寓意、抽象与写实、古典与现代等多种中西融汇的艺术表现手法;映照出了武汉疫区内人们的沮丧、害怕、担忧、希望、冷静、坚强、严峻、豁达、卑微和尊严。也呈现出画家沉重隐痛中对于生命的热爱与对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

 

周先生早年就指出:“东方艺术的心物关系与西方艺术所追寻的人文内涵是有共通的。”八面来风,一元通汇,无问西东,艺在道中:反思与砥砺,黑暗与光明,死亡与重生,撼人心魄。貌似柔弱里竖起的坚脊傲骨,肃穆崇高,一墙怒放的春花在气韵生动中鸣奏出磅礴大气的生命颂歌,从伤感阴郁到明晰鲜亮,人文情怀与天地精神得到极妙的结合,超越时空,营造出了画家想表达“风雨摧不垮,苦难中开花”“艺术至寒时刻也有其锋芒”的艺术意境,荡漾着人文艺术的魅力。

 

感觉到画家画的不仅仅是景色,她画的是她自己精神深处的一种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想像演绎着她的情绪。真正杰出的艺术家都珍惜自己的才华和作品,而且,不管是对人类的爱,还是对艺术的爱,都是充满虔诚的。画到这里,画家精神世界里最理性最激昂的那部分都被调动起来,并且毫不妥协地高高扬起。哪种永恒积极的人道主义力量使其具备了经典艺术作品的综合要素,标志着中国花鸟画在直面人生、表现现实灾难方面的可喜成就。

 

艺术家对生命的思考,对灵魂的追问,也是对自身艺术信仰的一种笃诚。周先生是一位思想型艺术家,透视她倔强的艺术生命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立场以及深度体验,当艺术家的情思不再是个人命运的喟叹,而是对苍生大地的悲悯,便能升华为一种新的境界。在人类的整个文明体系中,人文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为人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大灾大难的意义,创造了空间。也因此,在人类文明里面,是具有不朽特征的、能传承不灭精神意志的物质载体。卓越的艺术品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都将证明这幅见证时代的艺术作品之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原刊2020年5月16日《美术报》)

 
作者:江之远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