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丹的批评之一:孔子的心态平和吗
发布时间:2010-11-21

 

作者:贾载明

 

于丹在《论语》解读中说:《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论语》中,绝大部分都是孔子的话语,说《论语》的心态平和,无异于说孔子的心态平和。除非一个人语言和人格发生了分裂。所谓心态的平和,按一般的汉语意义解读,也就是静穆安祥,不悲不恐,不喜不怒。恬恬适适、气息均匀地生活着。打个比方说,心态的平和就象春光里没有风浪的湖水一样。从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看,平和只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形式。人在生活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时出现欢乐的心态,有时出现忧愁的心态,有时甚至有恐惧的心态。例如,当一般人面临绝境而生命顷刻便要结束的时候,应该出现恐怖的心态。

从哲学的层面看,心态活动的特征是人的感觉和理性分析的器官与客观世界相互交流后出现的一种情感状态。客观世界平,人的心态则平;客观世界不平,人的心态就不平。这也是天人和一的精义之一。当洪水猛兽向人们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心态平和吗?当海啸突然象千万只猛虎吞噬了数千万生灵的时候,人们的心态平和吗?当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心态平和吗?当陈水扁等人大搞台独的时候,大陆人的心态特别是那些主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政治家们平和吗?

所以,不论从生理或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心态活动是复杂和多彩的,并非只有平和一种状态。人的情感活动变化决定了人的心态特征。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平和的心态,就是出家人也办不到。孔子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绝不是平和的心态!于丹说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苦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不是一部苦难史?答复是肯定的。有民族自尊心、荣辱感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苦难,心态平和吗?如果用于丹的思想引导中国人,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为什么会出现苦难?是不是因为腐败的清朝政治造成的呢?慈西太后说过这样的话:宁予洋人,不予家奴。严重的腐败政治是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不是和腐败敌人做斗争?想我中国共产党人当年领导的革命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热血满腔,奋不顾身,大义凛然,前仆后继。这样的社会变革运动显然不是在平和心态驱动下伟大行动,而是在浩然正气,道义大旗引领的英勇实践。

人不是不应该具有平和的心态,在一般情况下,对一般的日常事物、日常生活采取平和的心态对待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在人民内部,如重大原则问题的争论,坚持正确理性,也不应采取平和的心态。需要激动、需要热烈,需要激烈非平和的心态进行的讨论。如果不是这样,原则就有可能丢失,事业就有可能失败。
下面我们在具体看孔子的心态是不是平和的呢?

当孔子在鲁国执政时,斩杀少正卯的时候,他的心态平和吗?

当孔子周游列国,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路悲伤艰辛,颠沛流离,劳顿饥寒。有穷困对生命的威胁,还有痛恨他的政治反对派对他生命的威胁,还有人们对他的嘲讽,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面对这些辛酸苦难,孔子的心态平和吗?他无可奈何地说:道之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第五》)孔子游说列国的失望心情,难道也是平和的吗?孔子周游列国的时间较长,其不平和的心态也应该是较长的。

当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向老百姓搜刮财富时,孔子非常气愤,向身边的学生说:冉求这个人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向他鸣鼓而攻之(在舆论、道义上讨伐冉求)。这个时候,孔子的心态也显然是不平和的。

孔子曾经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第十五》我想孔子说这有一定背景。当一个人受到环境的桎梏不能行仁甚至有害于仁的时候,不如死去以守道护义(如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我想孔子说这话的时候,心态也应当是不平静的。

客观地说,人的心态是立体的,是平和、激扬、兴奋、愤怒、忧虑等多种心态的统一。孔子的心态和常人一样,也是立体多种心态的统一。这才符合物理法则。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的人格修养观念正是吻合了这个法则。

《中庸》里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什么是知、仁、勇呢?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也就是说,一个人好学就能接近;一个人积极实践就会接近;一个人知道什么是耻辱就会接近。孔子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泛爱众,而亲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刚毅、木讷近仁。从孔子的话语多方面综合起来看,是指一个人要具有知识和智慧的品格;是指一个人优美的社会行为品格;勇是指一个人要有勇毅的品格,敢于面对自身的丑恶和社会的丑恶,敢于冲闯,敢于拼搏,敢于斗争,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疑,孔子这个人格修养的目标是丰富多彩的,是科学全面的。一个人只有知识智慧而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才无德的人。一个人既有才,又有德,但缺乏勇气,也是不够的,也是办不成大事业的。没有勇气,就没有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特别是向黑暗势力作斗争,更要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革命战争年代的许多共产党员,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我们看,孔子的人格形象正是知、仁、勇的立体修养实践。孔子的学生子夏评价孔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第十九》)意思是说,远远看孔子的形象,比较严肃;跟孔子接近感到和蔼可亲;听孔子说话义正词严。我们看,孔子这个形象不是立体的吗?在《述而第七》里,对孔子的形象也有类似描绘: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猛,庄敬而安详。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子张第十九》)如果孔子的心态一味平和,就坦荡不起来。孔子在六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六艺的具体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实践,也显然不能在平和的心态下进行。

孔子在晚年,还存在消极悲观情绪,如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第九》)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第八》)很多时候的心态也是不平和的。

    注:该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判断。本网站刊载此文仅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贾载明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