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黎的艺术世界
发布时间:2008-09-05


  (原刊于



  西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的推荐词一并在《美术报》刊出:“对21世纪的绘画史来说,周天黎的存在,不愧是众多繁星中的一颗熠耀的大恒星。她作品中的艺术功力、人文关怀与思想厚度,造就出一种常人无法表达的高远境界。作为西湖艺术博览会郑重推荐的杰出画家,7日,其作品将应邀在艺博会上展出,特别是价值达80万美金的世界级名画《生》的原作,距1988年在浙江画院展出已有17年之久,今将再次亮相杭城,机会难得,欢迎广大美术爱好者到浙江世贸中心3楼展厅观赏。”  

早负盛名----艺术气质不同俗流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画家,周天黎(号一清轩主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享誉中外画坛,在当时就有近五十家中外报刊和电视台介绍过周天黎的画作和发表过对她作品的评论被称为书画家中的奇才1986年《中报月刊》文章标题。)1986年,《周天黎画辑》以多国文字作世界性发行。1987年,中国知识界泰斗级人物千家驹先生就欣然挥笔题词坠石崩云抒笔意,藏锋舞剑立画风----赠画坛女杰周天黎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生前抱病为周天黎画集题写了书名,并赞扬周天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可以预见的19876月,《文艺报》发表文章指出:她自辟蹊径,从而使作品不论在表现技法还是作品题意上,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个性,我们期待她不断进取,有更多的书画佳作问世,为当代中国画坛增添光彩。《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认为周天黎对中国画和西洋画都有较深厚的造诣,作品构图和设色都大胆险奇,笔墨意趣不凡,一洗浮华而无匠气。周天黎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画坛耆宿们的肯定,一时间,她的十多幅佳作被大陆、香港等地的重要刊物作封面、封底全版刊登,中外媒体好评如潮,声名大噪。《台港文学》在刊登她作品的介绍文章中称“女画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倾泻出电光火石般的激情,凝聚着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并显露出非凡的艺术灵性与不同俗流的气质。”1988年,周天黎被浙江画院聘为首批特聘画师,院长陆俨少亲自向她颁发了聘书,使她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拥有画师头衔的画家。已故中国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生前也和周天黎开怀畅论艺术、人生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两人对谈的长篇文章19884月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后,曾轰动国际社会,名震京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周天黎顶住政治压力,支持开放、进步,反对保守、落后。她凭着自己艺术家的良心和真知灼见,公开批评极思潮和苏联斯大林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呼吁中国美术界在继承传统民族艺术的同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去面对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香港《镜报》月刊19875月号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她的作品之所以深刻、内涵、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艺震画坛,饮誉海内外,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从不孤立地看待形式与技巧的问题,而十分重视对象的精神特质,结合自己对生活中多种事物的观察、揣摩,真正地写我爱、我憎、我情、我思。她不但十分讨厌某些陈旧油滑的国画,而且自己也不计荣辱毁誉,不为文网所羁縻,更没有用谎言来粉饰生活。”《世界博览》杂志更在文章中赞扬周天黎是一位蜚声画坛、名扬国际的艺术的狂热追求者,英国《丝语》杂志和韩国《中央美术季刊》直言她是当代中国画坛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九十年代之后,这位女画家毅然远离名利的诱惑和困扰,闭门谢客,潜心于艺术磨砺。作为周天黎的老朋友,在十多年的岁月风霜中,我既惊佩周天黎女士对艺术的执着探求,又深为她顽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忘我的创作一度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健康,病魔的残酷折磨,曾把她逼入十分痛苦的困境,但在她炽热燃烧的艺术激情的驱动下,又得到家人和艺术知音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仍坚持泼墨挥毫、山野写生、钻研艺术理论,终于艺事大进,现在不但奇迹般地赢回了健康的身体,绘画创作上更有了中年之后的又一次艺术喷发。

 

  回顾周天黎大半生的艺术创作之路,对这样一位天才型的、成名很早又历尽人生磨难的艺术家,我觉得有责任把她执着的艺术探索、艺术思考,以及艺术创作生涯中种种可贵的求真、求变、求美的人格情操以及她的美学追求、美学理想和艺术成就,作一番回顾追溯,在留下更多的艺术史料给后人和历史去研究品评的同时,也让关心她的朋友和读者一窥周天黎画作的绘画语言、美学形式、审美结构和画作背后那些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使人们比较真实地了解周天黎厚重的艺术世界。

悲悯情怀----艺术的人文底蕴

 

  周天黎从小是在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氛围中长大,接受的也是传统的艺术教育,教授她绘画、书法的老师都是海上名家。因此,她从年轻时候起,就对徐渭(青藤)、扬州八怪、吴昌硕等前辈大师的作品有浓厚兴趣,画风和技法深受他们的影响。这方面可以在她最早期作品中看得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天黎留学英国深造,先后在曼彻斯特、伦敦研修欧洲各画派的作品,并与当地艺术家交流中国传统画艺。周天黎少年时就在西洋绘画方面打下了坚实了基础,从石膏写生到人像,画了数以千计的素描、油画。她善于把西洋画中的光、色、影等造型艺术手段大胆地融汇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因此,从英国到香港定居后,周天黎的作品就刮起了一阵猛烈的旋风,各家报刊竞相发表她的作品、刊登评介她艺术成就的文章,她的许多作品被重金收藏。

 

  应该说,当时引起轰动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除了深厚的笔墨功夫外,是周天黎画作中的思想内涵。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画坛横空出世的几幅力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共鸣,不但震惊海内外美术界,而且在知识界、政经界引起广泛关注,是她的作品构思奇崛,立意新颖,尺幅之中澎湃着丹青苍龙舞,翰墨虎豹吟的凛然浩气。《顽石为邻》、《昂然天地间》、《肉食者》、《春光遮不住》、《不平》、《邪之敌》、《风卷残荷听涛声》、《生》……只要一看笔墨恣肆的画面和毫不掩饰的题目,就能了解画家的确是象19869月香港《明报》【名人专访】文章中所论述她的那样:“她象一位才华横溢、落笔纵横的诗人,用自己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人世间的丑恶和不平。”

 

  然而,周天黎并不是在浅露地图解某一个主题,某一种思想。周天黎的作品有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严谨,大气,笔走龙蛇,犹如其艺术灵魂在焚身的火焰中作浩荡的狂风之舞,对这,我归纳为是出自她的一种人文底蕴,即是对千百万人民大众的悲悯情怀。

 

  这种悲悯情怀,是周天黎特定的人生道路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忧患的年代和她坎坷的艺术生涯形成了她爱憎分明、悲天悯人的思想、性格、感情和艺术情操。这种十分可贵的品行修养加上她的旷世才情,决定了周天黎生命与艺术的精神家园。

 

  她出身于上海一个企业家的家庭,在极政治思潮泛滥的中国大陆,她必然从小受到冷遇、岐视甚至迫害。早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作为1949年坚持把工厂留在大陆的爱国民族资本家的父亲就受到冲击,幸劳创办的玻璃厂和百货大楼房产被充公。在“文化大革命”中,老父又和走资派一起被造反派毒打斗争,因经不住折磨,被逼喝滴滴畏农药自杀,幸亏被人发现,保持半条残命。她还亲眼目睹了自己尊敬的艺术名师也一个个被关进牛棚,嗜画如命的她只得拿着画作到牛棚向老师去求教。生活中更处处遭势利之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在灾难性的岁月里,她全家还曾流离失所。在这种苦难逆境中成长的周天黎,自小养成一种同情弱小、蔑视霸道的倔强性格。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外表秀丽、文静,但却有一种男子汉的古道热肠,耿直、坚毅。因此,无论是内心情感,还是书画风格,处处流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侠之气。画作也是画家人格的外化,没有风骨的人很难创作出有风骨的作品。周天黎写过两幅书法作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简朴生活,高远思想,从这,可以看出她那种平视王侯、不慕荣华,以人格的独立、生命的自由作为人生基准的艺术家气质。

 

  曾刊登在日本最大报纸《读卖新闻》上并引起国际画坛关注的佳作《不平》,是周天黎早期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幅,一只啄木鸟正在默默地埋首啄食树上的害虫,却没提防半空中一头秃鹰向它扑来,正伸出了铁钩般的利爪。简洁的构思,天马腾空般的用笔,戏剧性的画面,强烈的对比,使人回肠荡气,女画家挥笔掀动的道德力量如排空巨浪,扑面而来,把人文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周天黎那种痛恨奸宄邪恶,同情善良忠诚的愤愤情感渲泄无遗。

 

  在传统的中国画作品里,雄鹰往往代表着健与美,强劲,力量,雄鹰展翅,鹰击长空,高瞻远瞩等等。但在周天黎的画作里,对此进行了大胆的颠覆,鹰鹫是赤裸裸的代表暴力,是强权、欺侮弱小的象征。在《冲冠一怒》中,占据整个画面的只是一只大公鸡,红彤彤的鸡冠,飞翘的羽毛,寥寥几笔,就把画家内心深处的桀骜睥睨和郁积的块垒表达了出来。再加上作者题写的几句诗:秃笔有情怒姿生,迎得霞光百物春,又把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追求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脚。香港《星岛日报》19889月在《著名书画家周天黎/中西画融汇一体》的文章中认为周天黎的画充满着乐观主义和希望之光。鞭挞假、恶、丑的东西,赞美真、善、美的事物。读了她的画,能享受到艺术的美,又能净化自己的灵魂。”她在1990年为广东《作品》月刊第7期画的封面《晨光》,就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们公认为是一幅充满美感力量的佳作 她在1990年至1991年间,为浙江《江南》杂志连续画的8期封面及为《东海》、《西湖》月刊画的封面,也都被广大读者称好。

 

  周天黎很善于利用花鸟来表达作品内涵:呦呦小鸟是娇弱的小人物,猫头鹰是邪之敌,灿烂山花是春的使者,竹子、荷花是清高的文人,仙人掌更是带刺的玫瑰……至于多次出现在她画里的鹰鹫则是残暴的代表。综观这些,可以清楚地看出周天黎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着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美学追求----作品的人生哲理升华

   

  绘画,毕竟是一种艺术品,艺术之美,美在它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形式,因此广大观众对艺术品的绘画语言、形式结构和它的造型、色彩、节奏等,在新的历史时期,自然会有新的审美要求。作为一位蜚声画坛、视野广阔的中国花鸟画大家(《上海文化娱乐》月刊1987年刊文称周天黎是了不起的中国女才子,又因为同样是很年轻就成名的上海才女,故不少人称她是当代书画界中的张爱玲),周天黎在艺术上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周天黎也在思考、也在探索。她一方面仰望前贤不废中国画的传统根本,一方面吸收西方艺术的精髓为己所用。她既没有复古主义的僵化空洞、老套陈旧,也不随波逐流,去追求所谓的现代时尚。影响颇大的上海《文汇月刊》曾刊文评论周天黎的写意花鸟画格局很高。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十分重视传统却不泯于传统,严行法度又巧于变化,笔墨奔放又注意分寸。”198810月号。)

 

  面对人们的赞誉,周天黎却筚路蓝缕,她发表谈话:艺术家要淡泊名利,要堂堂正正做人,对眼前社会的评价更不必太在意,因为艺术创作其实是十分个性化的行为。作品的好与不好,还是流于平庸,不是看一时的商业炒作,更不是看权贵者是否喜欢,而要看一、二百年后的人们在拉开时间距离后,怎样来评论。”她更不随势俯仰,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他人的荣华而躁动,而把心静静地沉下来,她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并且为实现这一艺术宏愿在孜孜不倦研习、实践。这,也就是她近年来比较沉寂于画坛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经过多年的荷戟独彷徨,周天黎终于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于世人的面前,即她的画作,笔墨更老辣,构思更简洁,形式美更鲜明,作品内涵更含蓄深广。

 

  周天黎曾经有一幅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生》,上方是一只乌鸦栖息在十字架上,下方是残桩断藤中正在绽开新花。乌鸦、十字架代表死亡,红花代表新的生命,在不可抗拒的冷酷面前,竟然展现出绝境中的惊人美丽!整幅画面艺术上无可挑剔,凝重的艺术里透射出思辩的光,启示的火炬震攫人心。她好象在告诉读者,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被残忍的暴力虐杀的同时,他也因此穿越苦难而得到复活,完成了神圣的救赎之爱;她又好象在告诉读者,溶火的凤凰正是涅盘中走向永生;她也可能在向世界昭示人类生命的永续不灭!这真是一幅融合中西绘画艺术的划时代杰作,它完全可以与世界人类艺术历史长河中的许多经典作品媲美!也体现出周天黎那种集画师、圣徒、苦难代言人和天赋灵性于一身的大画家的基本素质。

 

  其实,周天黎早在创作《生》时,就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定下基调:作品凝聚着她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要表现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意识。通过自身的悲欢年华、苦乐人生,也通过这十多年的艺术酝酿和积累,这种人本思想,这种人的生命意识终于得到哲理的升华。翻开周天黎画册,这种洋溢着人生哲理的作品随处可见。哲理,是思想与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是周天黎追求的境界。

 

  君不见《寒梅》中,大块顽石的后面,一枝树头抵地的红梅倔强地吐蕊绽放、争奇斗艳,它就是周天黎的人格写照。难怪千家驹先生激赏地写上墨中立精神,笔下见风骨两句鞭辟入里的题词,映现出这位女画家的绝世傲骨!(画作曾在的《浙江日报》和的香港《明报》上刊出。)

 

  君不见《水佩风裳》中,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也没有人为的对比,大笔纷披,两片田田荷叶和一朵红荷、一只翠鸟跃然纸上,充满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也难怪陆俨少大师见后要欣然命笔为周天黎作品题写画名。(画作曾在19907月号《福建文学》封底全版刊出。)

 

  近年,周天黎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世事怀有更大的宽容,对生活也变得更加豁达,她的作品已不再刻意雕琢主题,更多在美学上追求,描绘的对象有时甚至淡化为一种载体,这很值得我们去关注与研究。

求新求变----艺术的不断追求

   

  中外艺术家,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都把艺术上的求新求变,当成自己终身的艺术追求。艺术的法则没有定规,守旧则死,变法则生。中外很多艺术家到晚年变法后才名重一时,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周天黎虽然才华横溢,功力深厚,很早负有盛名,但她明白绘画创作其实是寂寞之道,艰辛之路。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大师,无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饱尝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无数坎坷之后,一步一步走完自己生命与艺术的崎岖之路。因此她不断地在思考如何进行艺术的变法,去努力创新。与早期作品相比较,周天黎的近作,用笔更恣意奔放,画面更简约练达,色彩更狂放绚烂,格调更高远,充满情、意、趣的画境,更加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看得出来,她似乎在追求艺术的另一种崇高境界:大气磅礴、虚怀若谷、大笔入微、去形立神。从近作中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艺术先行者的勇气和孤独,然而,如果从突出画家人格精神、不离法度又自由驰骋意志的艺术高度去审视周天黎的作品,她的写意花鸟画在传统中充满现代精神,更富有立体感和色彩感,而且笔从心出,饶有天趣。其实,周天黎在书画创作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推动力,有时宛如天才与疯狂的魔力交织着她整个身心,她必须将燃烧着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色彩,否则心灵的激动将挫伤心灵的本身。她把创作(特别是原创性)看成是自己生命的需要,她的每一幅作品就是她艺术精灵的化身,故她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世俗画家的创作。

 

  周天黎最近的画作中,常出现竹子、小鸟、牡丹、枇杷等传统花鸟画中多见的题材。但她不按传统技法来画花鸟,而是独辟蹊径、独创新法,作品充满着个性的生命。竹子、小鸟都用变形的简笔划法,竹竿不再用墨色渲染,而是用白描线条勾勒;竹叶也不按传统的纷披手法,而是以神来之笔随意撇捺,甚至叶子上下大小同样粗细;小鸟也不用工笔手法描绘,而采取寥寥数笔的变形勾勒。特别是牡丹,既不用传统的工笔重彩,也不用传统的大写意手法;只是嫣红一抹,再勾上几笔红线,然后以黄色点染花蕊,一朵朵牡丹就临风绽放了。枇杷、葡萄也是这样,大笔一圈,亮部作为留白,然后再轻轻点缀几滴,成熟了的葡萄也好,枇杷也好,就沉甸甸挂满枝头。

 

  《荷塘奇趣图》的整幅画面,像变形了的一个特写镜头,画中一口气画了九只小鸟,虽然有六只形体、神态大致相同,但通过另外三只小鸟的上下跳跃、叽喳对话,再加上风荷的纷披抖动,摇曳生姿,就使画面生机盎然了。

 

  周天黎的创新变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受到艺术同道的肯定,也受到国际画坛的欢迎。收藏家喜欢收藏周天黎那种一反上千年来中国传统笔墨画法、不落窠臼、自成一格的牡丹,这种牡丹花不同俗流,法自我立,用墨设色浑厚华滋,姿容似醉非醉,风骨俊逸,充分表现出牡丹花内在的清高气质,传达出超乎形似之上的神韵,独步画坛,被称之为周氏牡丹。周天黎有一方专用于牡丹画作的印章周氏花魁瑶台醉,牡丹绝色三春暖,这种牡丹不是一般达官贵人家客厅悬挂的甜俗富贵之花,而是画家在剧烈精神冲突后释放创作能量的一种结晶,虽怪异却又高雅的格调受到知识界和儒商们的格外青睐。一位诗人曾深有感触地说:非常人之画,岂能以常人目光观之。”

寄望未来----立志终身苦写丹青

   

  对于将来,周天黎在十七年前就坦诚地表示过:“艺海是浩瀚无边的,必须尽毕生的精力去探求。我的画不是什么时髦风雅的装饰品。因此,有人赞我时,我不会满足,有人贬我时,我不会气馁。我会努力创新,希望越画越多。大概我命中注定要终身苦写丹青的。”(19873月号香港《良友画报》。)

 

  近几年,喜爱购藏周天黎字画的美术爱好者、艺术品收藏家越来越多,日本、台湾、大陆、韩国、英国、澳洲、法国、美国等地慕名而来的求画求字者经常不断,字画价格在社会上也被不断抬高,但周天黎心如清水不沾尘,看破浮名意自平(见周天黎2002年的书法作品),并谦逊地自称只是个平凡的画家。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上,她竟拆去了个人联络电话并弃用手机,又深居简出,经常婉拒应酬活动和新闻媒体的采访。每天下午五时到凌晨二时,是她艺术情绪最活跃的时间段,这时,在她香港灯火通明的画室里,可以看到她在艺术创作上默默耕耘的单薄身影,继续着她多年寂寞艺履的奋勇独行。孤境孤才的周天黎内心的精神世界却是异常的丰富,现实生活中的女画家也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她在一幅画作里题上不飞空中耀目,只顾默然前行,这不就是周天黎自身形象的写照吗?

 

  另外,还应特别提到的是:周天黎这十多年不光在绘画上求新求变,在书法上也艺事大进。书法大师启功老先生在十六年前就一再叮嘱周天黎要书画并举。中国著名美术家黄苗子早年就撰文说:“周天黎女士深知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血缘关系,她刻苦致力于王羲之、米芾等古代大书法家风格的探讨,书法增加了她绘画的艺术深度,使她运笔纵横,线条豪迈有劲,墨气淋漓。”(香港《文汇报》【周天黎的画】。)她的字有欧阳洵的险劲骨力,米芾的豪放不羁,王羲之的娴媚飘逸。绘画使周天黎的书法更运笔纵横,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同样、书法也使周天黎的绘画更富有笔意、更有韵味。

 

  周天黎语:岁月无声任去留,笔墨有情写人生。或许,像凡高、塞尚;似唐寅、徐渭,冥冥之中她的生涯也难以逃脱作为一个真正艺术家命途多蹇的苦涩宿命,但她作为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已经开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加上后天的倾身投入,终于使她登上了艺术高峰,她把女性的温文儒雅与男性的阳刚大气和谐地融汇于一体,形成自己清奇脱俗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她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她是卓然特立独树于当代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艺苑里的一朵奇葩!她终将成为大师级的画家!或许,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中,许多人一时还很难感到一位天才画家的孤诣与特出,但我可以用不容置疑的语言预告世人:历史将证明,周天黎的那些杰出的艺术作品必将流传于世,周天黎的一些经典作品必将成为国之瑰宝!周天黎有一方闲章:方外画师,随缘成迹。她已从艺术的必然王国跃入了自由王国。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周天黎将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当代美术史写下独特而灿烂的一页。

 

  【作者改写后增加的文字内容:她思维定势:艺术上在自己固定的圈子里兜圈,享受既有的小成功,逢画展来,赶画几张去应市,自我陶醉自己又参加某某大展,少了份艺术生命的至诚;或自鸣得意自己的画卖出了好价钱,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官场商场运作,却不去寻求艺术上的进一步突破提升,这都是没有出息的人所为,我周天黎坚决拒绝这种华丽的平庸!因此,当美术界不少人被功利性主导,把自己当作一个手艺匠人时;当许多画家被金钱、名利阻挡住艺术探索的脚步时,她却一直在深沉地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前途在那里?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家的使命和职责又在何处?周天黎认为:由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保守,从清代几百年来的中国绘画,表现笔法上大都是囿于成法,在羁束重重的格式中,因陈抄袭,缺乏新意。”周天黎曾说:“一个走在时代前端、开风气之先的画家,要敢于挥动思想之纸,去抵抗猛冲过来的世俗之狮。”故她一次又一次在超越自我中进行艺术的变法,千山独行,痛苦蜕变,开拓创新。】

 

   (作者薛家柱为国家一级作家。)

 

 
作者:薛家柱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