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痛批美术评选之怪现象
发布时间:2009-06-03

【本站讯】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日前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将美术评奖中显现的中国画坛浮躁之风揭露于公众面前。他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对自己的观点作了更加详尽且尖锐的阐述。

  90岁的吴冠中痛心地说:我曾长期担任各类全国性大型美展的评委,看到那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为揣摩评奖标准及评委们的口味,在作品中抹杀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举例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过一次大型毛泽东画像展,作品出自全国各地的实力画家,都画得极认真、严谨。不料一位外宾看过,惊歎这位作者精力过人——他竟以为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

  一位担任过某省级青年美展多届评委的艺术家透露,最近几年,他差不多每届都会看到那些画著大颗血滴的参展作品,虽然触目惊心,风格却如出一辙。

  跟风的另一种表现是故弄玄虚,有些画家专画一些貌似艰深的画作,以赢取评委的注意和好感。参展者似乎都热心于画抽象画,或热衷于模仿凡高、野兽派的作品,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仅仅停留在模仿,并没有完全吃透原版大师艺术的精髓。

  吴冠中回忆说,在他印象中,早年人们参加美术展览只是为了名誉——获奖,然后画作被美术馆收藏,便是最大的成功。时下的各大美展却已变成了艺术家,特别是中青年画家的竞技场,或者说是鲤鱼跳龙门投机场

  在吴冠中先生看来,参展者这些非常态行为是被评委阵容和评委们欠公正的评选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评委足以决定一个画展得奖作品的水平,百花齐放的盛景有赖园丁乐于培植各式各样的苗。目前的各大美展,评委基本由有关机构指定,大都论资排辈,依据名气上任。

  吴冠中说,这样的评委阵容里确实有伯乐。比如,1980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的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下便获得了评委们一致的赞扬,作品最初叫《我的父亲》,吴冠中建议去掉我的二字,其它评委和画家本人都同意。通过评委的慧眼被画坛认可的画家还有: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的作者周思聪、同年获奖的黑白木刻《主人》的作者徐匡、1989年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国画《玫瑰色回忆》的作者邢庆仁等,但是,这些只是特殊例子

  知情者透露,通常评委们的意见很难一致。他们要么一团和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争论激烈,缘于学术观,也缘于难以明言的利益关系,往往各有各的人事背景,各有各的被照顾者,而美术作品评选中感性的、个性的感觉评判,为各自的坚持提供了足够的理由。面对评委之种种,参展者的心平气和被打破,剑走偏锋亮出十八般武艺,有的揣摩评委口味,有的押题材,有的赶形式,有的以画面黑、尺寸大、形象呆傻为能事,有的盲目仿效往年的获奖作品等等,疲惫追赶中,被蒸发的是最宝贵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才情。

  这样的评选产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不少入选作品不如落选作品。前些年由陕西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美展落选作品集,汇集了许多优秀画作,受到业内专家与市场的高度肯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者:本站讯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