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发布时间:2019-12-07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作者:刘锁祥(当代著名书法家)

 

二零一九年年初,有幸读到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中国著名艺术家与艺术思想周天黎先生的大着《思想与艺术》,拜读之中,书中所录一条「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数据,让我陷入沉思。

 

这项具有世界级别意义上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为: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对人类缺陷的深深忧虑;对人类生活的苦苦探究。这三点,可以得见标准之高,标准之深,标准之切。

 

沉思中扪心自问:如果给自己定一个书法审美标准的话,该是怎样的呢?或者说自己在这么多年的书法艺术研习当中,是以怎样的审美标准来衡量的呢?

 

「见贤思齐」,这个问题应该回答。

 

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有不同、有差异。文学艺术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文学,即「人学」,它所反映的是关于人和人生的艺术与学问,而与之作比的书法艺术,比较直观,属视觉艺术。对它的美感,人们往往是通过观赏与体味来获得的,或是从对它的观赏与体味之中得到某种移情与启示,以达到心灵的某种慰藉等。另外,从人们的接受程度与传播范围方面来说,文学艺术由于诉诸语言,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世界性,而视觉艺术则不及。在视觉艺术中,坦率地说绘画一类的要优于书法。

 

反过来,视觉艺术中的书法又多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征。这种颇具标志性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书法艺术(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它更典型,或更具有优于其它视觉艺术的独特优势。原因何在?它的独特优势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其原因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是「中国汉字」,而不是其它。这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和独特优势之所在。梳理起来,「中国汉字」意味着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从根本上作答是来自于中国的「汉字」,或缘于中国的「汉字」。因为汉字,而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这「两个史」很重要,试想如果没有中国汉字和没有中国汉字使用的这样一个历史延续性,文明史和发展史恐怕只能是奢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汉字体现出的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两个史」的贡献,从更大范围来讲,世界上迄今独有的自甲骨文以来的中国汉字,对世界文明史和发展史的贡献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早先的文字都已不复存了,或有保留也都进入博物馆中了。另外,也由于中国汉字的形、音、意于一体的重要特征,从它的发生、发展的技术考虑来看,它比别国的字母文字更为科学,表达和呈现也更为便捷。再是中国汉字从其母胎中就具有的「象形」性,从书写的艺术意义角度讲,它内涵之深,意味无穷;还有它造型外延之广,多种书体,真、草、隶、篆、行一路走来,其表现力与形式美感足以让人着迷和流连。还有因为被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是我们现行的使用文字,所以接受它的艺术,人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处于视觉艺术中并有着独特优势和特殊地位的中国书法艺术,我们再展开来说,它虽说不具有文学艺术那样的普遍性和世界性,但今天为了正其视听,我们有必要在这里重新揭示和认识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汉字为载体的特殊性质艺术这一重要意义。

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学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二者之间是互为联系的紧密关系,在这里至少能说明「中国书法艺术」是视觉意义上的「中国文学艺术」,一点不为过,而且至为重要。从而也证明了中国以往乃至中国历史上是中国文学家的亦往往是中国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家亦往往是中国的文学家这个事实。举几个案例,往远的说东晋有王羲之、唐代有颜真卿、北宋有苏轼等,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又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是「天下第一行书」,同时也是天下少有的美文。据说当时人们总拿他的《兰亭序》去媲美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家石崇的《金谷诗序》,王羲之以为很得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既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美称,又被人们看作是一篇忠义精神的忠实写照;苏轼的文学成就毋庸多说,其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寒食诗作悼亡其夫人,至痛至哀。以上他们无论是作为文学的书法,还是作为书法的文学都被历史、被后世称之为经典。其实,再往远说,还有秦李斯、汉蔡邕等都是二者兼有的大家。以中国汉字、汉语言文学为桥梁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是有体验的。在现当代书法艺术的作品中,是有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茅盾他们的名字的。大家每每欣赏他们书法艺术的同时,也在阅读领略其文学,同样在能看到他们出版影印的文学手稿的同时,也在欣赏他们的书法。

 

如此说来,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中国大地上曾出现过的那种理想的书法生态吧!文学家与书法家之间是互动的。作为文学家的文学,促进了书法家的文学,反过来作为书法家的书法亦促进了文学家的书法。书法家总以阅读到文学家的手稿为乐,文学家自然也以目睹书法家的手札为快。这在近年来出版和展出的一些民国前后的文人学子的学术手稿和书信、手札中,能够领略到他们的风采。

 

正是在这种文学与书法交融的人文生态环境下,书法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也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书法家每每在创作书法作品之前,首先思考的是给观赏者呈现什么样文字内容的书法作品,而绝非随意抄写一首唐宋诗就了事。所以,第一步思考的总是文字内容,然后才是书法的艺术表现。如此而来,欣赏者也是这样,欣赏书法以能读阅出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为首要功夫。只是这些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跟不上,书法家与欣赏者的水平在现时的条件下下降了,大家只讲书法的所谓「线条」,除此别无其它。

 

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它们彼此间的共同的目标是同样载道、载义,同样有情感。在所承载的情感之中,同样包含着人间的风霜雨雪,同样感受着人间的酸甜苦辣,同样书写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它们彼此在表现方式上也同样要谋篇布局,同样要有风格,同样要出个性;在作品的表现技巧上,同样要有刚柔,同样要有开合,同样要有虚实,同样要有疾徐等。

 

中国的书法家与文学家,更重要的是同样肩负着塑造和宣扬人间之正义与英雄,关注和拯救人间之疾苦与灾难,歌颂和诠释人间之至真、至善、至美,抵御和摒弃的是人间的假、丑、恶。

 

在此列举几位书法家,从中得见他们精湛的书法技艺和高格文学情怀。

 

当代中国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于右任(1879-1964),是位辛亥革命的老人,中国国民党的元老人物。于上世纪的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写下了《国殇》一首: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于先生本诗原本是一首无题的诗歌,在老人生前并未发表。一九六四年先生辞世之后,此诗被发现和披露,就在台湾和内地不胫而走,并为人们争相传颂。于是有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或命名为《望大陆》,或称它为《国殇》。

 

再是,当代中国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启功(1912-2005),启先生的《贺新郎、咏史》作于一九七一年后,其词作显然是有感而发的:

 

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旺成败,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大本胡涂流水账,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还使劲龂龂争辩。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谁参透,这公案。

 

还有当代中国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姚奠中(1913-2013),姚先生曾居香山饭店,寓所后半山有双清别墅,其《香山有怀·七律》作于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西山古墅对朝霞,劫火生民亿万家。

永记元戎飞羽檄,直追穷寇到天涯。

且从小苑参苍柏,不向荒郊数暮鸦。

眼底几多爱国士,春寒催发玉兰花。

 

至此,作者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问题,作一回答,宏观来说有以下三点:塑造和宣扬人间之正义与英雄;关注和拯救人间之疾苦与灾难;歌颂和诠释人间之真、善、美、抵制和摒除人间之假、丑、恶。

 

    20191月于北京

 

 

 
作者:刘锁祥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