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09-07-06

——对朱大可批判“文化人”的批判

 

作者:刘继庄

 

朱大可在其《守望者的文化月历》中以其冷嘲热讽的天才,对文化精英亮出了绝招;他说: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曾饱受极权政治的戕害,这个群体在应对独裁主义方靣经验卓越,但它却从未遭迂到来自市场逻辑和商业准则的如此激烈的打击。它缺乏经验,因而变得张皇失措,并且仓促应战,变得手忙脚乱。……因为知识分子当时完全不了觧市场和贸易的内在本性,并对资本同大众文化的关系一无所知。它的満含敌意的批判全部落空,犹如一群瞎子在黑暗中挥舞着细小无力的胳膞。……”83页)

 

大可君的这番话,一方靣过了一把知识分子文化人的大打出手的把瘾,另一方也反映出当代中国文化人的尴尬处境。

 

显然,大可老弟把自己划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之外,这不,先生下文便出了自己的身份大众文化研究的目标不是要消灭这种文化,也不是要成为它的语奴,而是要利用话语的有限功能,去识读它的秘密和修正它的偏差,并重建知识分子作为警醒的批判者的历史传统。

 

这种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说起来很动听,颇具理想意境;但操作起来谈何容昜?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资本垄断寡头们的同盟会。承认了它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就意味着知识分子对自己担当的背叛,所谓重建知识分子作为警醒的批判者的历史传统的想法,也许只是大可弟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已。

 

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自从社会存在以来,政府就永远成了富人之间制定的对付穷人的保险契约。鲁迅对知识分子有过这样的定义:真的智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満意的,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预备着将来去牺牲……”

 

巴尔扎克与鲁迅阐明了知识分子的终极意义,而大可君则试图撂下这个负担,另起灶炉;企望扮演一名市场机制下的经纪人,先生的终极关怀所在,不言而喻。

 

不错,近几百年来,西方超级大国资本主义征服了世界,但同时也把人性扔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把文化冷冻在一个阴森森的世界;人的意义被彻底尘封。

 

大众文化,终于把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改写为存人欲,灭天理;由一个极端走向了更为可怕百倍的另一个极端。难道不是么?

 

今天,当我们置身于水泥森林;打开电视除了让人脑残的商业广告,便是那些毫无素质可言的娯乐马仔的粗俗的视觉暴力。打开窗子,是车水马龙搅得天昏地暗的世界;喧啸的红尘遮蔽了曾经的兰天碧水。当代书藉几乎都是青一色的产业知识大杂烩,视觉冲击力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界审美量化的唯一指标。人们早已习惯了杀人放火、贩毒嫖娼、贪污腐败、巧取豪夺的好日子”……

 

其实,当下是一个最需要文化人的时代。

 

众所周知,令我们每个中国人一提起来就激动的那句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在历经几十年的政治运动清洗中已经荡然无存了!老祖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怎样的文明遗产?不仅大多数中国人茫然无知,即使一如朱大可君这样的知识分子,也同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西式教育,西式教育把文化定位于生存功能;文化,仅仅锁定在生存能源知识的框架上,基本上是社会科学的衍生物;与有机宇宙的背景无关,与生命的势能无关,与人生的境界无关,与人类的自然属性无关,与生命的涵泳无关。

 

一言一蔽之,西方文化重形式,中国文化重内容。形式止于社会功能,内容止于生命诉求。西方文化重民主,中国文化重自主;自主是民主的前提,此所以鲁迅一生执着于自主的缘起。

 

该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孤云与大可君的对话,其中一问一答,引起了我的兴趣。孤云:有一个现象比较严重,许多读者首先记住的不是你的主张,而是那些瑰丽变幻的词语……”;朱大可:你的问题说出了我的困境。话语的试验始终是我的基本目标。我的隐喻式的写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它有可能伤害到内在意义的传递…”

 

象中国画坛上所谓水墨试验主义者一样,朱氏不过是一位精于皇帝新衣翻新的设计师,瞄准的是视觉冲击力而已。此道,正是周星弛辈的无厘头大话江湖忽悠大众的手段演绎;所谓隐喻,所谓内涵,所谓终极关怀,不过是骗人的鬼话而已。

 

说到底,人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文化,就选择了什么心灵。鲁迅当年被定格为民族魂,并得到整个民族的确认,是因为鲁迅既反对做大众文化的代言人,又反对西方物质至上的形式主义。他的人生价值观恰恰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人的人格范式。

 

当代的所谓的国学热,热的是皇权下的形式教条国学,与中国文本无关,与鲁迅精神无关。换言之,余秋雨、朱大可以及操纵当代文坛的牛刀,表靣上看南辕北辙;实质上,黄鼠狼拉油条,一路货色

 

郁达夫是第一个站在文化人的立场,发现鲁迅人文价值的人,他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面对文化人的集体失业,面对肤浅文化的横行霸道,面对一个曾经以五千年文明而引以为荣的民族身份证的丢失,难道还不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注:该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周天黎全球官方艺术网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判断。本网站刊载此文仅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刘继庄
 


周天黎(香港)艺术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ICP备2021033732号
美术馆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后街8号 电话:13806763741 13506758504 电子邮箱:arthkk@163.com